新街口87岁老小区开始“换装”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楼上邻居洗个脚,天花板就塌下来了,幸亏家里没人。”10月上旬,62岁的陈翠兰阿姨指着搬空的家,描述着40年的生活往事。作为南京28个历史风貌区之一的宁中里建筑群(宁中里小区),正式启动加固维修的更新改造工程,这处87岁的建筑群将在还原历史风貌的同时,让居民过上与时俱进的新生活。
从中山南路转入厅后街,紧邻具有120年历史的钟英中学的便是宁中里小区。小区两侧,一栋栋3层小洋楼依次排列,部分已经搭好脚手架和防护网。灰色的水泥外墙、密布的电线,很难相信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产物。宁中里建筑群是具有典型近现代民居特征的传统住宅区,也是南京老城历史住宅文化的展示区。然而砖木结构的建筑,也进入到加速衰老期。
“你看4栋的外墙,从楼顶到地面,贯穿性开裂。”代建单位南京越城集团地灵建设公司工程部负责人史秦龙向记者介绍,小区共14栋楼、居民107户,由于墙体开裂、地面下沉、房屋渗漏,各类问题影响了居住安全,目前居民已经暂时在外过渡。此次更新改造,将在恢复原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对地基、墙面进行加固,屋面拆除,彻底消险。
在小楼内,记者看到,原有墙面铲除后,露出老式红砖,并增加了一层钢筋框架,如同给墙面披上了“钢衣”。而头顶的木楼板历经岁月考验,依然坚固。“好的会保留,有问题的更换新的木质材料。”史秦龙表示,一楼地板下夹层重新做防潮处理,腐朽的木质门窗、楼梯重新更换。在屋面,木板完成修缮后,工人们在上面铺满了银色的防水卷层,既防水还隔热。完成这些后,再把红瓦一块块铺满屋顶。“老瓦依然结实,只有破损的才会更换,以实现修旧如旧。”史秦龙介绍,此次改造充分尊重居民意见,尤其是内部生活空间怎么改都听居民的。不仅居民楼要改,小区的道路和环境也会同步更新,并将于明年完工。
在更新过程中,居民也是隔三岔五过来“监工”。居民陈翠兰对新家充满期待,她告诉记者,老房子不仅掉墙灰、漏雨,连楼上洗个脚洒的水,都能让天花板塌下来。门窗被白蚁啃坏,每年杀白蚁就要用10瓶杀虫剂。“明年就能搬进来了,房子安全了、环境舒适了,我太开心了。”陈翠兰说道。
秦淮区历史建筑众多,在更新中,探索了小西湖、评事街历史风貌区的渐进式微更新,推动居民与游客、景区与生活区的融合。而居民集中的树德坊、秣陵路21号等近现代建筑群的微更新,让居民在老房子里过上“新生活”。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在试点方案中,我市把与历史建筑相关的更新列入居住类和综合类分类改造。10月11日,第二批更新试点项目浦口火车站面向公众开放,百年老站“修旧如旧”,再现芳华。南京“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在城市更新中讲好老建筑的“新故事”,展现宜居生活的“新温度”。